一、研究背景及意义
未来无线网络
• 发展趋势:
– 广泛分布的3G/4G接入 (LTE)
– 大量部署WiFi热点 (WiMAX)
– 无线传感器网络 (物联网)
– 异构的、泛在的网络
– 多种接入技术并存
– 多接口的移动终端
– 稳定**的移动性支持
– 自适应的智能网络
移动多媒体服务
• 近年来,移动通信技术进步迅猛
– 无线网络取得**发展
– 传输速度和质量得到很大提高
• 移动设备的运算和存储能力明显提高
• 应用市场需要多媒体的、交互的用户体验
• 因此,现有的IP网络已经适合于移动多媒体的综合性业务传输:
– IP可视电话
– Real-time电影
– 交互网络
– 视频会议
移动性支持
• 多接口的普及
– 笔记本电脑: Ethernet + WLAN
– 手机:2G/3G+ WiFi + Bluetooth
• 用户使用的需求
– 移动漫游的体验
– 无缝连续的服务
– 服务质量的**
• 网络服务的推动
– 实时多媒体业务
– 云计算/云平台
– 未来的普适计算
– ……
二、技术特点与成果
开发DCM-SCTP
• Dynamic CognitiveMobile– SCTP
– 跨层的开发实现
– 提供*的移动性支持
• 链路层:动态监测链路状态和消息
• 网络层:智能配置和管理IP地址
• 传输层:为应用提供移动性支持
DCM-SCTP功能
• 自动扫描并连接到新网络
• 同构网络下,基于信号强度的**切换
• 异构网络下,基于链路质量的无缝切换
DCM-SCTP应用场景
• 添加新的网络设备(如USB无线网卡)
– 触发链路层消息,告知传输层
– 新的网络设备开始扫描可用网络
• 扫描到新的可接入网络(如WiFi)
– 建立链路层连接
– 网络层获取和配置IP地址
– 传输层添加IP地址,准备用于传送数据
• 同构网络下的**切换
– 接入了两个网络
– 链路层发现AP-2的信号比AP-1的要好
– 传输层同意并执行切换主路径
• 移出无线网络覆盖或者链路损坏
– 链路层发现AP-1的信号很弱或者消失
– 告知传输层执行删除IP地址
– 网络层释放IP地址,并断开链路层连接
• 异构网络下的无缝切换(如WiFi >3G)
– 先接入了3G网络
– 链路层发现WiFi网络,建立连接
– 网络层获取并配置IP地址
– 传输层添加IP地址
– 传输层发现WiFi连接比3G连接要好,执行切换主路径
系统设计
移动性用户
• 多接口的终端
• 运行DCM-SCTP
• 探测链路状态
• 支持**无缝切换
服务提供方
• 通过Internet与用户有多条路径连接
• 配备多种服务器
电脑终端开发
• 所有修改和部署**户终端
– 不用改变中间IP网络
– 服务器端只需要开启标准SCTP服务
• 成功实现DCM-SCTP功能
– 开发平台:Fedora 8 / Linux Kernel2.6.28
– 应用服务:文件传输,实时视频播放
– 网络环境:WiFi (IEEE802.11g) 和 3G(中国电信CDMA2000)
– 能够较好探测链路状态
– 实现**与无缝切换,用户对切换过程没有感觉
• DCM-SCTP能够承载各种业务数据
– 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定制切换决策和算法
• 提高了**性和稳定性
– 修改Linux内核
三、后续研发及移植
• 多路并行传输 (CMT)
– 可以使用多条路径同时传输数据
– 提高吞吐量,动态分配数据
– 已经在Linux内核中实现CMT功能
– 提出了CMT路径评估和选择算法
• 部分**性 (PR)
– 网络环境较差时,可以丢弃一些不重要或过期的数据
– 适用于实时性较强的服务,**其连续性
– 已经在Linux内核中实现PR功能
手机终端移植
• 移动多媒体服务在智能手机上会有更大的需求
– 绝大部分手机都有多个网络接口
– 手机用户因特网访问量大大**过笔记本电脑
– 手机携带方便,使用快捷
• Android系统较适合DCM的移植开发
– 基于Linux内核的开源系统
– 应用开发环境和工具完备
– 50%的市场占有率,**的商机
– 用户使用熟悉简单
• 尝试打开Android平台的SCTP功能
– 开发平台:Android 2.2 (HTC) / Linux kernel2.6.32
– 修改系统配置文件,加注到内核的配置和编译文件中
– 交叉编译内核,刷进机器
• Android-x86平台的SCTP应用开发
– 开发平台: Android 2.2-x86 / Linux kernel2.6.38
– 修改系统和内核配置,打开SCTP功能
– 配置双网卡,实现SCTP传输及手动地址切换
• 有望在Android系统中实现DCM-SCTP
– 所有修改和部署都在手机终端
DCM方案的优势
• 提供**的移动性支持
– 探测机制准确,切换有效且*
– 应用软件可以得到无缝连续的网络支持
– 服务提供方可以方便跟踪移动用户的网络位置
– 终端用户不会感觉到切换过程
• 关注终端,对中间网络不做改变
– 避免修改现有通行的网络协议标准
– 网络运营商不需要添加额外的设备支持
– 节省开支,部署*
• 对网络软件开发没有限制
– 能够**传输所有应用软件数据
– 只要使用对应的接口,即可得到DCM支持
– 不会影响软件用户的使用习惯
• 能够承载各种不同业务数据
– 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定制合适的传输切换行为
– 适应多媒体业务的发展,放宽网络内容的供应
• 可以移植到多种流行的操作系统上
– 现在已经在Linux系统上实现,正在Android系统上研发
– 根据调研,Windows/Mac OS/FreeBSD/Solaris均有SCTP支持
• 能够跟现有和未来通信网络技术融合
– 根据不同的接入技术,定义具体的探测机制
– 适用于分布式的、多地址的服务系统(云计算/云平台)
– 适用于异构的、泛在的网络(普适计算)
– 可以配合智能网络,实现从服务器到用户端的全程优化
• 后续研究有望提高网络传输性能
– CMT提高吞吐量,PR增强实时性
四、市场前景及应用
• 移动互联网用户急剧增长
– 年增长量在1亿以上
– 预计2013年**过7亿
• 促动因素:
– 互联网应用及内容的**发展
– 智能终端的**发展
– 移动互联网使用成本的**下降
• 移动互联网收益**
– 预计2013年**过6亿
– 具有移动性特色的应用体系将成为盈利的主要模式
• “终端+应用+内容”的多元化、智能化、行业化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**发展的助推器
– 关注用户需求和体验
– 移动性是核心问题
经济社会效益
• 移动互联网市场空间**,产业链处于转型阶段
– 若能使用先进通用的DCM技术,适应产业链的转变,结合适当的商业模式,将产生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
• 目前,无线网络应用与服务的市场格局尚未确定,仍处于动态的市场割据阶段
– 企业可以凭借DCM技术的移动性和智能性支持,在市场争夺中占据有利地位,抢夺先机扩大市场规模,争取到**的市场利润
面向移动设备制造商
• 在终端中加入DCM-SCTP支持
– 配置多个网络接口 (WiFi+2G/3G)
– 系统开启SCTP+UDP传输 (Android)
– 加入跨层的DCM模块
• 用户可以享受到方便的无缝切换功能
– 自动选择较优的网络连接
– 加快数据传输,可适当使用带宽聚合
– 切换期间不会中断会话,保持连续性
– 提高网络使用效率,节省用户费用
– 配置简单,切换*用户操作
• 完善网络选择和切换功能,形成终端的特色功能
• 拓宽销售渠道,形成**手机的客户群
面向互联网内容提供商
• 通过DCM-SCTP软件传输多媒体数据
– 开发基于SCTP的客户端软件
– 软件中加入DCM的设备接口
– 定制业务的传输切换行为
– 服务器端开启SCTP服务支持
• 用户可以享受到流畅**的多媒体业务
– 自动选择优化的连接路由,加快数据传输
– 切换期间不会中断会话,保持连续性
– 着眼多媒体业务的调度**级策略
– 提高网络使用效率,节省用户时间和费用
– 可以为用户设置专门的传输服务
• 利用DCM-SCTP整合现有网络资源
• 完善配套服务和功能,以更好的体验吸引用户